学习时报:国企改革要顺势而为以变应变

发布时间:2014-04-21 来源: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一个企业而言,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唯有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改革方能掌握主动,顺势而为。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深化改革不仅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我们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回顾东方电气集团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抓住每一次改革机会、以改革推动集团发展的历史。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支柱的国有企业无疑成为了这场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坚力量。依据国家首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文件要求,东方电气集团于1993年起实施了对核心企业国有资产的统一经营,东方电机、东方锅炉先后成功上市;1998年起大力实施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推进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现了轻装上阵;2007年东方电气集团抓住“股改”契机,以“换股要约”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2009年又进行了集团公司规范董事会试点,所属企业也全部按照2006年施行的《公司法》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健全了治理结构。正是因为投身于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才使得东方电气集团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抓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投资快速回升的大好时机,实现了竞争实力的快速提升。所以说每一次深化改革对国有企业来说都是一次与旧机制“脱胎”的机会,都是一次在创新中“重生”的机遇。

但是,市场竞争是一个动态过程,任何优势一定是相对存在的。如果稍有懈怠,企业已有的先发优势与比较优势就会失去。尽管我们一直在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等深化改革的举措寻求集团更具活力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应对近十年市场形势急剧增长的忙碌中,我们投入改革的精力有所减少,客观上市场的大好机遇带给我们改革的压力不够,在内部机制的市场化改造上,动力不足是实施持续改革的最大难点。随着市场寒冬的到来,曾经被市场急需和生产繁忙所掩盖的诸多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凸显了我们内部活力的缺乏与竞争力的脆弱。暴露出来的诸多管理问题,说到底就是内部机制的问题,本质上是活力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在外部大好环境不复再现的条件下,东方电气集团如何生存的重大课题。严峻的形势已迫使我们必须再拾改革的利器来强健我们的肌体,唯有改革才能使我们不断调整机制适应不同的内外环境,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阶段,东方电气集团能否续写改革发展的历史,再创新的辉煌,关键看我们的改革意识强不强,改革力度大不大,改革措施实不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17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特别告诫各级领导,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改革既要符合政策,也要符合实情,更要大胆探索。与以前历次的改革相比,现在的改革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为改革的深化奠定了较好的观念基础,但从企业内部改革来看,改革的内容与对象都将触及企业更深层次的矛盾,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的关注度、职工群众对改革的理解和期待都非比从前,无形中提升了深化改革的难度系数,既考验我们的能力,更考验我们的智慧。面对更大难度的改革,我们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又要有扎实推进改革的激情;既要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更要结合企业实际而不简单照抄照搬;既要大胆探索、主动谋求变革,更要善谋善为、善做善成。

改革的核心是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国有企业的活力从何而来?我们认为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让机制创造活力。中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资本股权多元化促进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员工动力的完善,核心就是依靠机制创造活力,以使企业真正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二是激发人的活力。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发展始终绕不开人的活力与动力这一根本问题。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一方面说明国有企业涉及“人”的改革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的改革依然是重点任务。“人”的改革就是要依规建立市场化的用工机制,本质上就是要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基本都是“脱胎”于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和党政领导干部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亟待培养企业家精神。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企业经理层的市场化选聘,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都是为了催生和造就真正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企业家,这是对国有企业传统的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改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深化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主动求变、主动革新,机遇就会变成企业新的发展的良机。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宏图已经绘就,需要我们早思考、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寻求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充满发展活力的改革良策。既然是革旧图新,一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因素。实际上,大多数国有企业领导人并不缺乏改革的冲动,也有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思路,就怕孤掌难鸣、形单影只,更怕炒冷饭、翻烧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设定了路径,创造了氛围;国有企业30余年的改革历程也为我们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过市场的洗礼,广大职工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将随着改革环境的变化而大为增强,这些都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是我们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到了躲不开、绕不过、拖不得、非改不可的时候。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表达了推进改革的决心,告诫我们“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这让企业人倍感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重大,唯有以变应变、再造优势才能不辱使命,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文章摘自4月21日《学习时报》,作者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