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与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

发布时间:2017-12-1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组成部分,提到了新的高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认识基础,有必要对这个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一、对“两山论”内涵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即“两山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共有三段论述。

  第一段论述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这里,“绿水青山”指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是健康优美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综合体。十九大报告在自然综合体的表述中新加了一个“草”字,表达了对全国范围自然综合体的更完整认识。在这里,“金山银山”指的是物质财富,包括了人民群众有较高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我们都要,代表了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愿望。

  第二段论述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代表了人民群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后在需求取向上的变化。人们愿意即使暂时牺牲一点物质利益,也愿意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要限制那些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产业发展,要付出足够的投入和代价来改善生态环境,人们也愿意花一定代价到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地方旅游休憩。

  第三段论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论断。它一方面表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是对立的矛盾方面,有了“绿水青山”就有可能,也更有利于得到“金山银山”,而且这是货真价实的“金山银山”,是健康安全的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它另一方面也表示,要使得“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是要付出努力,做好工作的。先要努力建造好(或修复好)绿水青山这个优良的生态环境,又要接着努力安排好、经营好、管理好绿水青山这个自然综合体,使它发挥最强的功能,取得最大的效益,然后才能得到真正的金山银山。搞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是这个转变的应有之义。

  二、用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来支持“两山论”的践行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河湖水域、冰川、海洋等各种类群,都有其自身运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发生发展和演替)的规律。人类依靠这些自然生态系统而生存,要利用这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时还要对这些生态系统在规模、布局、组成和结构上做一些调整,但都不应从根本上干扰和破坏这些生态系统。要保持它们可恢复和可更新的弹性,使之能持续发挥功能、产生效益。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义,也是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实质内容。农田生态系统虽是人工生态系统,但其本质上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合并一起考虑。有时也可把城镇作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来加以分析安排。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按照国际上共同的理解,可分解为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四大部分。供给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物质产品,如粮食、饲料、木材、纤维、油料、果品、药材、花卉、皮毛等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原材料。调节功能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互动中产生的各种效果,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降尘、固沙、调节气候和空气成分等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支撑。文化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各种文化服务,如观赏、旅游、康养以及作为人类某些文化遗迹的载体等等,是人类多种非物质享受的提供基地。支持功能是指各生态系统或其综合体在维持地球生物圈的运作及人类生存环境所起的支持作用,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大气成分和动力过程的维持,以及全球碳、氮、水、某些矿物质循环运转的维持等等,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要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要科学合理可持续地经营管理好所有生态系统,使之综合发挥其多种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要使其综合发挥服务功能,在优先发挥生态功能(调节、支持),产生足够的生态产品的同时,还要取得一定的物质产品,产生足够的经济收益。这不外乎有四条途径,即生产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途径、发展林下经济的途径、开展生态旅游和文化康养(养生、养老、养病)的途径以及以提供生态产品而获得生态补偿的途径。其他生态系统(农田、草地、湿地、河湖水域等)也具有类似于森林生态系统获得经济效益的途径。

  这四条可以得到经济收入的途径,有的可以兼容,有的不可以兼容。必须针对每一片森林的具体情况,尽量兼顾并各有侧重地争取经济收入。这将决定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具体内容。在这个领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三、如何协调好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使两山兼得

  如上所述,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要科学合理可持续地经营好自然生态系统。原则上,每一片森林都具有四大服务功能,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兼容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例如,一片以优良树种的高大乔木作为上层木的中密度复层混交成熟林(如东北的阔叶红松林、南方的珍贵阔叶混交林)既是有高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是有高经济价值和高观赏保健价值的。

  但是从更广的层面看,各种森林之间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树种和林地立地条件的差异,对不同森林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森林法》把我国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和薪炭林。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每个林种的内涵也有进一步的诠释,如风景林应具有更多的卫生保健内容,薪炭林也应从生物质能源的广度来认识,用材林则要细分为速生用材林(主要生产纤维用材)和珍贵用材林(主要生产高档家具及工艺用材)等。防护林和风景林可归入公益林一类,实施较严格的保护,其他三个林种是可以生产利用的,但也要有适当的保护。实际上,实施生态保护可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如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要禁止一切经营利用活动,一切听其自然;而那些将纳入国家公园范围的森林,则只允许适度的生态和科普旅游,也要禁止其他一切经营利用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一般的防护林和森林公园,除实施保护外,可以允许进行抚育间伐、卫生伐等经营活动以及防护林的更新伐(如农田防护林的更新伐)。第三个层次是用材林、经济林和能源林,可以允许有抚育采伐及商业性采伐,但对采伐利用在采伐年龄上、伐区面积上、方式上(包括采伐及集材方式)要给予适当的限制,以维持森林的生态功能发挥。

  如果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林制宜地确定保护的程度及经营利用的强度和方式,也就是说,实施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森林经营,再加上林下经济的开发、森林旅游康养事业的发展、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的均衡化和提高,那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除森林以外的其他自然生态系统虽各有特点,但原则上的实践路径是相似的。把所有自然生态系统都保护经营好,就能真正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