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2017年黄岛口岸进口木材量同比增长37.5%

发布时间:2018-01-25 来源:国数源

黄岛口岸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木材进口海港口岸,也是海运箱载进口木材最大的集散地。2017年,黄岛口岸共进口木材14017批、572.1万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7.5%。其中,进口原木6277批、365.4万立方米,分别增长45.3%和44.1%,板材7740批、206.7万立方米,分别增长28.5%和27.2%。年木材进口总量、原木进口量及板材进口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黄岛口岸进口木材量明显增加的同时,进口 木材 结构明显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阔叶木材年进口量增长明显。黄岛口岸是传统的建筑材进口口岸,进口木材以针叶木材为主,2017年,黄岛口岸阔叶木材进口量增长明显,共进口118.6万立方米,首次突破百万方,为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于针叶木材大都直接锯切为建筑模板,阔叶木材更多被用于家具生产等深加工领域,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相对更高,对口岸进口木材及整个木材产业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二是船运散装木材进口量增长明显。2017年黄岛口岸船运散装木材进口70艘次,进口量达123万立方米,与去年相比增长72%,涨幅远超总木材进口量涨幅。木材作为大宗资源性货物,进口船运散装木材较箱载木材物流成本更低,单方木材的平均通关时间更短,有助于扩大进口木材港口的影响力,更好带动港口全方位发展壮大。

三是木材材种及来源市场更广泛。目前,世界各主要产材国为保护本国木材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出口木材政策逐年收紧,采取关税、配额等措施限制木材尤其是原木出口,更甚者直接禁止某些木材材种出口。2017年,黄岛口岸进口木材来自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材种已达103种,稀释了因产材国出口木材政策收紧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利于黄岛口岸木材供应安全。

黄岛检验检疫局扎实推进“三最”口岸建设,出台多项有力措施,保障黄岛口岸进口木材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主动服务,科学引导发挥港口优势。主动与港务部门实施对接,科学引导港口结合检验检疫政策资源和设施资源做好功能定位,青岛前湾港区充分利用保税仓储政策、检疫查验平台及检疫除害场所,重点开展箱载木材进口业务及船运散装板材保税业务;董家口港区依据其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的功能定位,划批专门的木材接卸泊位,重点开展船运散装原木进口业务。目前,黄岛口岸已形成 青岛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两大港口“两翼齐飞”的木材进口大格局。

二是打破思维,扎实推进模式改革。依托e-CIQ主干系统,科学运用合格评定程序进行检验检疫合格评定;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产品来源风险等级;利用“审单直放”模式,对进口板材实施分类管理。针对散装船运板材实施保税仓储政策,采取“入区一次检验检疫,分批核销出区”模式,通关效率大大提升,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

三是技术帮扶,推动临港木材产业发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针对黄岛临港木材产业规模不足、技术层次较低的问题,主动宣贯检验检疫政策及要求,“点对点”精准施策开展技术帮扶。一方面,重点扶持推进董家口木材产业园项目建设。目前,木材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建成运营,安装木材初加工设备200套,年木材初加工能力近500万立方米,吸引了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港口木材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加,加大了对木材的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全方位扶持木材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木制品出口。通过“一个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手续,对出境木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注册登记考核和分类动态管理,转变传统出境木制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大服务力度,有效促进木制品出口。2017年,黄岛辖区出境竹木草注册企业已达29家,出口木制品共计141.4万件,出口货值达6.53亿美元,有力拉动了进口木材的代谢使用。 三是技术帮扶,推动临港木材产业发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针对黄岛临港木材产业规模不足、技术层次较低的问题,主动宣贯检验检疫政策及要求,“点对点”精准施策开展技术帮扶。一方面,重点扶持推进董家口木材产业园项目建设。目前,木材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建成运营,安装木材初加工设备200套,年木材初加工能力近500万立方米,吸引了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港口木材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加,加大了对木材的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全方位扶持木材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木制品出口。通过“一个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手续,对出境木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注册登记考核和分类动态管理,转变传统出境木制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大服务力度,有效促进木制品出口。2017年,黄岛辖区出境竹木草注册企业已达29家,出口木制品共计141.4万件,出口货值达6.53亿美元,有力拉动了进口木材的代谢使用。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