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期

发布时间:2018-03-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要有利于国企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这是明确的任务。报告从三个层次提出与回答问题,即国资体制改革、国有经济结构改革与国企混改,而授权放权、优化重组、主业核心竞争力,这些基础性关键领域将可能取得突破。显然,2018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改革质量提升之年。

去年报告主题词是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位置的转换给人的感觉是,以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的态势正在趋于明朗。过去的国企改革,政府是改革决策主体,企业是执行主体,企业在相当程度上缺乏改革自主权,一切改革措施必须等待上级的批准。没有国资改革的成功,便不可能有国企改革的成功,而国资改革常常处于基础与决定性地位。现在直指国资改革,从改革逻辑上理顺了。

报告中三处用了国有资本,并且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醒我们更加遵循国有资本运行规律,更加注重国有企业价值管理,更加重视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

报告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可谓响鼓重锤。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授权经营体制,现在具体化了,从建立权责清单入手,进入操作阶段,政府及国资委有哪些权,哪些责任,自己列出来,这是一场自我革命。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授权43项权责下放,出台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是一个起点的改革。

明确授权经营的中心枢纽,要害是“赋予更多自主权”。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是去年也讲了的,今年加上“赋予更多自主权”一句,把目的与任务明确了。授权的目的是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确保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内生动力。总结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验,授予企业更加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是下一阶段的着力点。

国有企业重组数量不是目的,重在结构优化的质量。报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放在突出位置,突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重组用“优化”两个字限定,表明性质是结构性重组,股份制改革是方法与手段。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盘活存量,减少重复建设,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与资源配置。预计2018年将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减少重复建设。明确用“央企”一词,意味着央企重组在2018年要加大力度,提高水平。

持续瘦身健体,重在“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这是第一次这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提高国企竞争力是重要目标,但是要聚焦于“主业”,定位与任务明确了。持续瘦身健体与2018年中央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结合起来,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混改不刮风。值得思考的是,报告中有三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联系。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后面一段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强调“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实质上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紧密联系。

我们还注意到,报告中国资国企改革内容有着目标引领型改革的鲜明特色。报告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部分的最后一句话,要通过改革创新,国企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定位了国企在新阶段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明确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