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全面深化改革“四字诀”

发布时间:2018-06-19 来源:经济日报

4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同时,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给各国人民带来诸多实惠,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必将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应念好进、敢、能、实“四字诀”,在不断寻求改革新突破上下实招、见真章。

把准“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群众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给新一轮“改革赶考”打出了高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更加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成果导向,才能把好改革的“方向盘”,找准新突破的切入点。领导干部应带头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统领,锁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重点,持续加大攻坚力度,充分释放重点领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的关键作用,做到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强化“敢”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有的地区和部门谈改革的呼声大、抓落实的力度小,与一些先行改革、狠抓改革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不小,甚至有被拉大的危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担当精神不够强,导致改革的魄力、步子不够大,各方面的活力、动力还没有被彻底激发出来。全面深化改革越是到攻坚期、深水区,越需要破常规、闯雷区、动奶酪,决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坚决破除拘泥常规、跟随大流、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式,进一步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发挥好“领头雁”作用;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带领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众志成城同心干,切实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打好攻坚战。

练就“能”的本领。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需要一批不仅敢于担当、更善于担当的行家里手。面对复杂繁重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的“本领恐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目前,党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但也应看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地区和部门的干部长于抓经济,短于抓管理;习惯于抓单一项目,不擅长抓综合性工作,等等。如果靠老套路、老办法,走老路子,全面深化改革就会止步不前,经济转型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练就“能”的本领,关键要提高驾驭新局面的能力、增强解决新问题的本领,真正练就“几把刷子”,成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行家里手,切实以能力的提高、本领的增强来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锤炼“实”的作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一场深刻复杂的革命,必须锤炼“实”的作风,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但社会上仍存在质疑改革的论调:有人说改革并未触及实质问题,实际上是在“空转”。很显然,这一论调是错误的,也是与事实不符的。但是,领导干部对此应正确对待、科学分析,更应看到在现实中,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抓工作不实,为官不为,甚至从小团体利益、局部利益出发对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搞变通、打折扣,致使改革变形走样,损害了改革声誉和党的形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的内容之一就是落实、督查。全面深化改革是硬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功,必须务实功、重实绩、求实效;坚决反对阳奉阴违搞“忽悠”、虚以应付搞“顺溜”、逃避矛盾搞“开溜”。领导干部既要当改革者,又要当实干家,切实把“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要求,把“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承诺,落实到一项项工作的部署、执行中去,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