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晨雾中的丰收,忠县“国储林+”再蹚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

破晓时分,十余位头戴草帽、扛着扁担、手握镰刀的村民走进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的柏树林。锋利的刀刃划破晨雾,翠色叶片纷纷落下,乡音笑谈打破林间宁静——这里是重庆林投公司所属忠州林开公司主导的“国储林+”林下经济试点基地,南板蓝根正迎来头茬丰收。

一、多元主体参与:破解资源沉睡难题

“忠县30万亩国储林曾长期‘沉睡’,要盘活这片资源,就得打破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公司负责人坦言。为此,公司锚定“长期培育乡土珍稀木材、中期生产中大径级速生木材、短期间伐出材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坚持“以短补长、协调发展”原则,构建起“国资央企主导+地方政府扶持+民营资本经营+集体经济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模式。

作为忠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被选为了改革的“试验田”。忠州林开公司项目团队根据当地地理与生态特征,在摸清资源禀赋、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后发现,南板蓝根作为制作蓝染染料的主要植物,不仅产靛量高,还是唯一兼具染料与药材价值的蓝染植物,且适宜生长在50%至70%遮光度的林间。项目团队选定南板蓝根开展标准化林下种植试点。
如今走进示范基地,簇簇南板蓝根在林间铺成连绵“绿海”,工人穿梭采收的身影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鲜活图景。目前,南板蓝根试点种植面积近700亩,单亩枝叶鲜品平均产量稳定在2吨以上,实现丰产丰收。

二、产业双轨发展:染料与药用并进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南板蓝根种植基地,南板蓝根是多年生的‘聚宝盆’——当年种植可连续收割5年以上,首年即可收枝叶2次,按当前1元/斤的市场价测算,今年单此一项产值便有望突破100万元。到第五年,根茎药用价值达到峰值,标准化种植亩产稳定1吨。既能割枝叶又能挖根茎,真正‘全身都是宝’。”基地管理人员向一周内第三批来访调研团队介绍,“而且它不像蓼蓝、菘蓝需要全光照的农田,它专挑林子底下长,不占半分良田。”

周期成本低、土地零浪费、收益双保险,这“一箭三雕”的经济账正是南板蓝根撬动林下产业的关键。其枝叶是提取蓝靛的核心原料,制成的染剂耐光耐洗且天然无毒,精准契合当下市场对环保材料的迫切需求,根茎是清热解毒传统中药材。枝叶制染料、根茎制药材,双轨并行,抗风险能力强,可为“国储林+”林下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三、“绿富双赢路径”: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升维

“老乡,在这儿务工一天能挣多少呀?”调研人员的询问刚落,正在绑扎南板蓝根鲜货的工人便笑答:“以前外出务工,年纪大没技术,一年攒不下钱还顾不上家,现在农闲就来这儿干活,一天120块,工钱日清月结,上个月光务工就领了2000元。挣钱顾家两头不落,这日子过得踏实!”

“国储林项目落地后,竹山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仅林地流转就收入5250元,每年还能获得产业分红。村里很支持在林下种植南板蓝根,既利用林地空间、提高林地生产力,又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降低火灾风险,与国储林建设形成良性互补。”项目负责人介绍。

南板蓝根林下种植项目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助力国家储备林建设从单一的木材生产,向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转化,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木材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真正成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现在技术还在摸索,规模不算大。”公司负责人介绍:“明年技术成熟后,盛产期亩产预计达4000—8000斤。我们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力争年内建成千亩示范园,让这片绿海持续释放‘金色效益’,为‘国储林+’蹚出一条可复制的新路径。”

土地股权化,资源便有了刻度;

收益多元化,耕耘便有了期盼;

产业生态化,青山便有了未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