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出头的重庆林投公司国储林青年突击队员安一博,来自甘肃庆阳,眉宇间带着西北人的爽朗与执着。2023年6月,当他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捧回农学博士学位证书时,同龄人正纠结于实验室与写字楼的选择,他却将目光投向了重庆的莽莽林海。6月28日,他走进重庆林投公司科创产业发展部,从业务副经理干起,开启走出校门后的人生新征程。

从象牙塔到林海间,一场义无反顾的奔赴,这步跨越背后,是他对林业事业的赤诚热爱,更是重庆林投公司搭建的广阔平台,让他的所学所知得以在山林间生根发芽。
一、探秘:为林海注入科技活水
国储林的沃土上,藏着安一博深耕的第一个战场。他肩负着建立珍贵树种高效繁育体系的重任,将实验室里的微生物研究搬到了苗圃田间。那些肉眼难见的微生物,在他眼中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隐形功臣”。他潜心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誓要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让国储林苗圃的泥土焕发自然的生机。

这份执着在2024年7月结出硕果——重庆市科技局博士“直通车”项目“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病害防御功能微生物资源收集及调控机制研究”成功获批,10万元科研经费是对他思路的最佳认可。他踏遍重庆不同生态区,筛选能让松树抵御松材线虫病的微生物菌株,如同在茫茫林海中寻找守护的精灵。如今,两株具有高效防控病害的细菌菌株(保藏号:GDMCC No∶66033、66034)已被成功捕获,下一步,他将让这些“微生物卫士”化身专用菌肥,为林区土壤健康和苗圃循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二、巧匠:在废弃中发掘新生的价值
松材线虫病疫木,曾是林业人头疼的“生态包袱”,却成了安一博眼中的“璞玉”。2024年8月,他走进重庆林投博士后工作站,与这些被病害侵蚀的木材展开了一场“对话”。他要做的,是让疫木在无害化处置后焕发新生,完成从“废”到“宝”的华丽蜕变。

在梁平区的疫木处置现场,结合“十四五”重大专项项目成果“疫木原木热处理炉”,用热处理技术让疫木原木实现100%无害化,再经180℃高温炭化,原本带着病害印记的木材摇身一变,成为质感温润的户外地板,正一步步铺展在重庆的户外空间里。不仅如此,他还将目光投向不同径级的疫木,2024年8月立项的重庆市林业局2025年科技兴林项目,以50万元经费为支点,撬动疫木高值化利用的更多可能。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卢芸研究员团队联合开发的“疫木瓦楞板”试验品,更是让废弃疫木有了走向多元应用场景的希望。
三、托举:在林海间书写成长答卷

2025年3月,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名单公布,安一博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份荣誉,是对他在林业科研一线深耕的肯定,更是对他将论文写在重庆大地上的嘉奖。从博士到基层科研工作者,他的成长轨迹与重庆林投公司的培养密不可分。公司搭建的产学研平台,让他能自如联结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博士后工作站的学术氛围,为他的创新思路提供了孵化的温床。

站在新的起点,他望着连绵起伏的林海,眼中满是憧憬。他说:“是重庆林投公司给了我扎根林海的底气,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成长。”未来,他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恩,在微生物与木材的世界里探索前行,让青春的汗水浸润林业沃土,用科技的力量守护这片绿色家园,在重庆的林海间书写属于新时代林业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