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以石油精神迎战油价“深寒”

发布时间:2016-11-01 来源:

从每桶100多美元暴跌到每桶不足30美元,两年间,国际油价经历了“极度深寒”。作为有着48年开发历史的大型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以石油精神迎战油价“寒冬”,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紧紧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破除阻碍发展的坚冰。

知难不畏难 直面“冰川期”

“国际油价20年来的三次暴跌我都经历过,但这一次格外寒冷,真的是到了冰川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厂长田波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国际油价跌到每桶20多美元时,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焦急地打开电脑看油价,一整天想的做的都是如何应对低油价。”

环境在变,形势在变,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不能变。

“油价低,士气不能低,越是困难越向前。”孤岛采油厂党委书记王培祥说,石油精神的核心是“苦干实干”“三老四严”,在近50年的勘探开发中,石油精神已融入孤岛的血脉。在低油价不断冲击石油人心理底线的大背景下,孤岛采油厂在近万名员工中开展“低油价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大讨论,并明确提出:最严峻的形势是低油价,最重要的工作是创效益,最强大的动力是改革创新。低油价下,石油精神有了新内涵。

孤岛油田是典型的稠油疏松砂岩油藏,油有多稠?开发有多难?和稠油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油藏动态分析专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王宏形象地比喻,最稠的油在常温条件下可以搬着走,可见开采难度超乎想象。但困难是挑战,也是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孤岛油田一直是胜利油田乃至中国石化的“科技试验田”,先后有多项先导试验从这里得到成功推广。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解放思想,挑战极限。”孤岛油田在“创效减亏”的大考中,有着足够的底气。

“创效减亏”大考的答卷

“左右不了油价,但可以左右成本。”油井运转过程是一个高成本消耗过程,低油价寒冬期,孤岛采油厂积极推行“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根据油井效益分类施策。

计算吨油的成本有3条成本线:运行成本、操作成本、完全成本。根据成本对产量的敏感程度高低,单井被划分为盈利高效、边际有效、增量低效、运行无效四个效益区。

2821口油井按效益高低依次排开,孤岛采油厂科技人员从中确定出141口低效单井,关停21口无效单井。通过优化调减无效产量、液量、工作量,做到增产增效、稳产稳效、减产不减效,资金投入产出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实际吨油完全成本较年初预算指标降低1.51元。

“我们都学会了算细账,细到每一个井组、每一口单井、每一口单井的单个地质层,而且是12个部门在一起综合算账,进行精细效益评价,最大限度实现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 王宏说。

2015年,在石油行业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孤岛采油厂生产原油314万吨,实现利润12.8亿元,节约资金3500余万元,实现成本利润两兼顾、双优化。2016年上半年,在平均油价34.88美元/桶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低成本发展态势,单位成本利润率达到27.4%,实现内部利润位居胜利油田各开发单位前列。

创新和高科技应用无处不在

“干效益活,算效益账,产效益油”已成为孤岛采油厂员工的自觉行动,而支撑这一切的是无处不在的创新和高科技的应用。

10月26日,在孤岛采油厂注采201站,采油班长许秀平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巡检中用上了智能手机和大数据。“通过互联网与采油智能系统的融合,我们制作了五类巡检模板,并对应增加了516个问题描述。巡检时发现问题点击手机上相应的问题即可反馈到后台,及时处理。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还能找出油井管理的薄弱环节。”注采201站党支部书记田长友说。

目前,孤岛采油厂965口油井、323口水井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2座联合站、2座注水站及141座计量站、配水间完成自动化改造,占全厂站库的40%;安装部署68座热成像视频监控塔,实现全厂90%以上油井的视频监控,高效完成32座“井工厂”产能建设。此外,采油厂还构建了集发现、分析、决策、指挥为一体的生产运行管理模式,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

技术在创新,运行机制也在创新,通过实施“五联五共”工作机制,作业队和注采站实现1+1>2的效果。作业209队副队长刘宜川告诉记者,不久前在一口井的修复过程中,通过双方共同研讨方案整改意见,整体施工占井周期缩短三分之二,单井直接节约作业投入15.1万元。

原作业519队党支部书记、现作业大队西区工会主席王峰说, “为油井负责一辈子”是作业519队的队魂,我们一直坚守“百道流程无缝隙,千个节点无疏漏,万道工序无瑕疵”。而新的“员工价值积分管理”制度的推行使石油精神在制度层面有了新的推进模式。

“改革意味着探索,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因地制宜不断进行创新,在探索中蹚出一条可以推广的发展新路。”田波表示。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