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改革攻坚释动能 创新引领争先机

发布时间:2017-03-16 来源:

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转型关键阶段。世界经济仍徘徊于国际金融危机后艰难复苏期。在这场重构发展优势的国际长跑中,中国经济怎么跑好2017年这一棒?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发出了明确的政策信息: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前提下,一是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新动能;二是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新高度。

这,无疑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两个关键点。

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攻坚之年”迈向“深化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等预期指标的提出,彰显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为经济转型升级留出腾挪空间。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的“力争今年减税降费上万亿元”等承诺,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发力。

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市场活力。无论是“三去一降一补”,还是推动国企和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和边界,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的环境里生存,在优胜劣汰的洗礼中成长。

深化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放人才这一“第一生产力”的主人。“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底气。不能让他们整天疲于填表格、拨算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接驳研究成果和社会企业的创新工具。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和科研机构正在针对各类优秀人才的特点,积极探索项目工资、人才兼职兼薪等多种分配方式,打破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围墙”,这必将为“双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深化改革的另一个题中应有之义,是要进一步清障破碍,破除利益藩篱,提高制度供给质量。诚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要进一步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进一步深化金融、财税、国资国企、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唯其如此,才能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关于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如果说,改革是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那么,创新则决定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

创新首先是理念创新。创新理念,就要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面向新科技,面向新环境,面向新趋势,面向新需求……一言以蔽之,与时俱进,以新思路和新举措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创新重在技术引领。从两会代表委员传递的信息看,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现代生物技术等为基础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具有战略意义。

同时,必须进一步鼓励支持“互联网+”和“+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以跨境电商为例,数以万计的中国电商企业,正在转变为“跨国零售企业”,它们不仅带动和扩大了产品和服务出口,也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生力量。

创新需要包容新模式。“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影响了社会秩序”“网络订餐火起来却伴生食品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却增加了金融风险”等等,新技术催生新商业模式,新商业模式在满足需求、提高效率的同时,往往也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在解决人们出行不便问题的同时,也让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面临了新课题。对于诸如此类的创新,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问题,以管理创新支持新经济模式创新,而不能也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转型有难题,化蝶伴阵痛。中国经济巨轮只要坚持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驶向繁荣昌盛的彼岸。

本文摘自:《经济参考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