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5日电(见习记者 李川)建国以来60多年间,在与国际同行相比中,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水平经历了由“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跃升。如今,中国直升机产业在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逐步具备了开展深层次国际合作的实力和资本。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直升机董事长余枫做客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访谈节目,就中国直升机产业的改革转型创新、民营资本介入、“一带一路”新背景下开拓国际市场等话题发表看法。访谈活动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资委
、《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国资委信息中心协办。访谈由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高级编辑崔书文主持。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直升机董事长余枫做客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访谈节目。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洪泽摄。
从军用封闭到民用开放,营造全民航空意识任重道远
从军用领域的长期高端神秘到民用领域的逐步开放普及,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直升机已逐步脱去其神秘的外衣,涉足于民用市场。
直升机市场逐渐拓宽的发展趋势,随着近10年在技术、政策等层面的突破革新,表现十分明显,这在余枫看来,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一场须深思熟虑的挑战。
余枫说,基于历史原因,发达国家的航空工业和我国的航空工业在产生的方式上存在区别,“例如美国航空工业是从低端起步,是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从像莱特兄弟那样的航空爱好者自己发明飞机,到慢慢发展成一个产业、工业。而我国一开始就是‘高大上’,由国家主导用于军用领域,引进技术、购买专利来生产飞机,所以航空工业呈现出从高端、军事应用趋向民用的一个过程,两国发展路径截然相反。”
余枫认为,从上到下的发展路径所形成的基本结果,就是令我国民众对于飞机产生一种敬畏心理,造成长期理解航空、愿意尝试应用航空的群体太少,存在距离感,没有形成全民氛围,这也表现在我国基本是由国家培养专业飞行员,公民中拥有飞机私照的人数凤毛麟角。
缺失的国民意识课程如何补上,余枫认为这要涉及到几个层面。“首先,随着信息化的推行,我们应从国家教育层面开始重视,让我们下一代在认识航空方面形成一种文化。其次,在航空科技普及方面,应从社会层面进行鼓励、推动,营造一种科普氛围。第三,企业应该设立一些客户服务、体验中心,有责任教授民众航空的正确概念和如何安全使用。”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一些山区、高原地区地质条件恶劣,这种情况意味着我国在直升机的应用需求数量上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里最大的。特别是在突发灾难面前,直升机将发挥其他装备工具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
从这个需求而言,直升机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发挥诸多用途,市场前途广阔。然而,以我国现况而言,培育、引导直升机民用市场和国民意识,仍是一项需要重点规划的长期工程。余枫告诉记者,“我国直升机未来要走向民用市场,直升机体系和它特有的客户服务系统,都将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急需探索创新。”
从开放低空空域到民营资本进入,政策、市场双路推进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直升机董事长余枫(右四)做客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访谈节目。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洪泽摄。
低空空域是指1000米以下的飞行区域。近几年,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直升机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余枫认为,中国地域辽阔,开放低空空域对我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开拓、交通能力的提升,乃至加速经济运行,确实很有裨益,“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低空空域开放之前要解决很多问题,起码从直升机制造企业角度来讲,是否作好思想准备、有无自主产品、能否满足市场需求,这些都是我国直升机产业或通用航空产业需要认真思考、应对的。”
“此外,低空空域开放有一个过程,健全管制法规条例,保证放开之后运营的可控、安全,对我们而言是最应该积极面对的。”余枫说,在完全开放之前努力加快自身面对未来更大市场的准备,最为重要。
当然,开放低空空域同样需要面对来自国际同行的竞争,余枫介绍道,市场对所有制造商都是平等的,我国年轻的航空工业,在民用市场上将不得不与世界一流制造商们同台竞技,由此带来的压力非常巨大。
为此,余枫希望国家在政府采购方面,优先考虑本土品牌,就像汽车一样给予政策倾斜,支持、保护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
其实,谈及直升机民用市场开拓,就必然涉及到民营资本的介入。在我国直升机产业飞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何在承担国防军工任务之外,进军民用领域,并非一件易事。余枫指出,发展民用直升机的投入将非常大,除了希望得到国家支持外,尝试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引入民营社会资本,不失为解决资金短缺的突破口。
“引入民营资本,变成一个混合经济体,来解决资金不足,开拓民用市场,就能在充分发挥国企优势的同时,发挥民营资本在市场方面的优势。”余枫认为,新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提速发展,尽快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
余枫表示,在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这会增强民营资本介入的愿望。“但航空产业前期投资大、研发过程久、回报周期长,不会在短短几年内收获效果。”不过,余枫相信一旦见到效果,直升机产业带来的拉动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如今,虽然民营资本在进入航空领域方面已经有了先例,但在余枫看来,这是之前四五十年长期积累的释放,是伴随着近几年我国航空工业爆发性增长而出现的。“民营资本想进入航空产业,需要认真考虑好,要耐得住寂寞、学会等待。”余枫强调。
从国家扶持到企业改革,自主创新奠定强基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直升机董事长余枫为“习大大+工作室”点赞。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洪泽摄。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恰逢“十三五”开局之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余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建议之一,就是希望国家在政策上加大扶持民族直升机产业的力度,提升我国航空制造业,特别是直升机产业的制造能力,促进国产民用直升机更大发展。
余枫表示,“在政策上,希望国家从战略层面制定航空工业发展规划,给我们一个更明确的目标指向;在资金上,希望由国家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我国在直升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体系建设问题、关键基础和关键技术的攻关问题,以及人才培养问题。”
“我认为通过专项基金来拉动我们整个直升机行业的独立创新能力,使我们真正在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中,提升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使中国的直升机产业走向一个能够自我发展、自我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余枫说。
余枫认为,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创造未来广阔市场上需要多方面联动。“从直升机产业而言,国家应该制定和推行相关发展规划,而不是由航空工业自己来主导,如此一来,就能为我国未来真正变成航空强国做一个更好的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去年由国家制定实施的十年强国战略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对此,余枫认为,作为一个大国,如果没有独立强大的航空航天工业,肯定就不能称之为强国。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历史短,特别是直升机产业,投入相对薄弱,在设计、材料、基础研究、标准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可以独立研制军民用直升机,但只能列在世界第二集团。
“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滞后,但通过最近十年,特别是最近五年的发展,民族直升机产业得到很大提升,最有力的表现是去年‘9·3’大阅兵,直升机参阅数量是空中梯队的一半以上。”余枫说。
如今,国产直升机已经进入非洲、东南亚等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开展,国产直升机如何拓宽世界市场,摆在了余枫面前。余枫认为,“从当前自身而言,我们要根据‘一带一路’总体战略需求,认真研究潜在客户所需,对现有直升机进行改进、改型,甚至研制新型直升机,以期赢得未来市场更大反响。”
“我对国产直升机走向世界的定义是哪一天在美国、欧洲我们的直升机都在飞,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直升机能和世界最先进国家同台竞技,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余枫指出,“创新就是走人家没有走过的路。它可以让你在很多重要领域掌控说话权、把握主动地位,代表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所以说创新才是强国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