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中林广西国储林贺州基地的干部职工满心欢喜,因为在中林广西公司国储林贺州事业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合力推动下,终于拿到了国储林项目“红本本”不动产权证。这是贺州市昭平县颁发的首批国储林项目不动产权证书。
“大家都很兴奋,因为我们的林地和房子一样,有了多年不变的不动产权。昭平县首份国储林项目‘红本本’是我们努力推动办理的,这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和我们一起发展国储林事业的信心和底气。”贺州事业部职工袁航高兴地说。

▲中林广西国储林贺州事业部干部职工与“红本本”合影留念
获证后,中林广西国储林贺州基地的林地范围和面积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如果将来有林木采伐、融资和林下经济项目等需求,都可以凭借此证直接推动相关业务办理。
近年来,中林广西公司紧紧抓住集体林权改革契机,通过深化与林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大力推进国储林项目确权登记工作,为国储林规模化经营、盘活森林资产和创新融资渠道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中林广西国储林贺州基地
从2023年起,中林广西按照“示范引路、先易后难、全面推进”的原则,确定贺州市昭平县作为中林广西国储林贺州基地权证办理的先行试点。通过深入林地一线结合无人机影像航拍等方式,高质量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全面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一线事业部及生产管理部门严格开展外业质量检查和内业数据审核,合力完成“落地上图”,确保成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今年,我们采用了无人机航拍结合林草一张图等技术手段推动完成国储林收储工作,效率比之前高很多。”

▲职工使用无人机开展林调
林权地籍调查是国储林林权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确定土地权属、明晰产权的主要手段,是规范化开展林权登记的重要基础。但在工作推进中,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时期的技术标准,大多存在界址标识模糊、实地勘测难度大等问题。
依托精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中林广西在地方政府、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和林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召集相关林场和村镇开展集中数据核实比对,以林调数据整合为“主线”,以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逐地、逐林建立问题台账,明确工作措施、时限和责任人,持续推动确权工作取得进展。

▲昭平县首批国储林项目不动产权证打证扫描现场
法律合规部门持续畅通信息资源渠道,精准把握不同时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与国储林事业部门在尊重历史和相关林场的前提下,逐项推动林地登记信息、界址界限、权属交叉、地类重叠等多个问题“破题起势”,为权证落地发放提供强大支持。
“截至目前,我们新获准不动产权证5.7万亩,累计办理权证16.6万亩,办证率居前列,积累了广泛经验同时,也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信心”。
此次国储林不动产权证的“落地”,是中林广西在国储林建设中有力践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不仅有力有效保障了各方合法权益,也为中林广西下阶段开展森林多层次多功能经营等业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中林广西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破解地方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量大等难题,积极深入参与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进一步激活“绿色不动产”、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央地联手共建高质量国家储备林基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