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高温下的千岛湖捕鱼人:从业30多年,第一次见这么烫的湖面

发布时间:2024-08-08

在这个酷夏,浙江多地气温屡创新高,牢牢占据全国高温排行的前列,中林集团所属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捕捞一队,在千岛湖的广阔水域上,展开了一场与极端高温的“勇敢对抗”。

巨网捕鱼精彩壮观,高温下的捕鱼人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在这片被高温炙烤的广阔水域上,千发集团的捕捞队员们以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毅力,诠释了“四特”精神的真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了“高温下的坚守”这一感人至深的篇章,深深触动了社会各界的心弦,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共鸣,近30万的阅读量就是最好注解。来看报道原文:

极端高温下的千岛湖捕鱼人:

从业30多年,第一次见这么烫的湖面

转载自潮新闻

文/记者 施雄风

“我脚下这片湖面及其以下0.5米深的水体温度为36℃左右。”8月4日下午4点,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发集团”)捕捞一队队长叶志清在西南湖区积岭水域捕鱼时,用水温计测量到了这个火辣的数据。

水温偏高意味着湖面的水汽也会变多,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热浪伴着直射的阳光,让甲板上的温度暴涨。

“我没测过甲板上的温度具体有多高,但即便坐着不动,不出两分钟就汗流浃背。”叶志清已经和队员们在湖上待了整整一个月,捕到了六七十万斤鱼。

极端高温,让捕鱼这件事也变得和以往不一样。

受访者供图

渔船被蒸腾的水汽包裹,早上7点后就热到受不了

叶志清是一名“捕鱼达人”,目前带领着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全年在千岛湖开展捕捞作业,他告诉记者,从业30多年以来,他是第一次见到湖面水体达到这么高的温度:“不过,目前看来,高温对湖区鱼类的生长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我们的捕捞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捕捞队捕的是鲢鳙鱼,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千岛湖有机鱼中的一种,是用来制作鱼头汤的主要食材。

“许多外地游客赶到杭州,就是为了尝这一口鲜,同时,它也是本地人常吃的一道菜。”叶志清说,“夏天是鲢鳙长得最肥美的季节,整个湖区也迎来了旅游旺季,保障鲢鳙鱼的供应不仅能丰富大家的‘菜篮子’,还能给游客呈上最地道的本土美食,顶着高温也得上船。”

受访者供图

7月初,杭州出梅,待千岛湖水位回到合理位置后,捕捞一队就在各个湖区开始捕捞作业。

为了避开白天的暑气,队员们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半小时后到岗,直到7点,太阳照在身上有了热意才停下手中的活,回到室内休息一会。

“一般来讲,在陆地上,7点时气温不会太高,可能走在路上吹着风刚刚好,但渔船会被湖面上蒸腾的水汽包裹,比陆地上热了好几个度,连续干了两个多小时活的人不休息是吃不消的。”叶志清说。

休息时间过后,如果当日气温在35℃以下,队员们会在上午继续工作一到两个小时,午饭过后,全员“补觉”,傍晚5点再去。

“近几日,每天都是40℃左右的高温,我们早上7点之后就不再作业了,把上午的工作时间挪到傍晚,要保证每天的捕捞量不下跌。”叶志清表示。

白天热晚上也热,躺在甲板上数星星也想家人

为了保持发电机的良好工况,每天晚上9点开始,全船断电。“湖边或许有微风,但停在湖中央的渔船上没有一点点风,船舱的空调不能用,像个‘烤箱’。” 同样有着丰富捕鱼经验的千发集团捕捞一队副队长方文献说。

为了寻找清凉,捕捞队队员们试过不少方法,比如打一桶湖水浇在地面上,试图借助蒸发散热,又比如直接躺在甲板上“晒月亮”。

但这些方法都没有太大的作用,终究还是水汽带来的热浪过于强大,很少有人能顶着一头汗水睡着。方文献告诉记者,这也是每天下午,趁着发电机还开着,大家一股脑躲进开着空调的船舱“补觉”的原因。

睡不着的大家都在干什么?

叶志清说,渔船停泊的位置通常离岸边很远,手机信号比较差,不太能打得通电话,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想家人,掰掰指头算算还有几天能放假。

躺在甲板上的他数过星星,也看过月亮,“这几天,我每天晚上都在观察云,一动都不动,天上都没风了,地上的热气什么时候才能散掉”。

方文献和叶志清的情况差不多,“好久没休息了,想回家看看”。

记者了解到,明天或者后天,这支捕捞队就可以顺利结束为期一个月的船上生活,在家休整5天后再次驶进千岛湖。愿他们满载而归。

受访者供图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1988-2022 京ICP备11016249号 北京中恒电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88-2022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1624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