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走强凸显改革效应

发布时间:2014-03-04 来源:

从时隔5年后的重返涨停,到持续强势整理,中石化成了近期市场强烈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中石化涨停与大盘走势存在着由来已久的“魔咒”关系;二是中石化担当了国企改革的先锋。

先看第一个原因,在A股市场中,中石化这只“巨无霸”股票的涨停背后往往是大盘的下跌、走弱或调整。比如2007年10月中石化涨停,市场摸高6124点后进入漫漫“熊”途;2009年7月中石化涨停一周后,上证指数冲高3478点后随即陷入大的调整格局;2013年8月光大“乌龙指”当天,中石化也是一度涨停,大盘之后进入了调整。

而这一次,中石化对大盘的“魔咒”似乎又精准地发生了。中石化2月20日涨停当天,大盘即冲高回落,接着连续大跌3天,然后呈横盘振荡整理态势,此看似应验了骇人的“魔咒”,但细究起来也非如此。

1月下旬以来,伴随新股空窗期和央行对流动性的稳定措施,市场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均出现上涨,创业板甚至创出历史新高。但2月下旬开始,利空因素不断涌现,从汇丰PMI初值创7个月新低,到央行开启1000亿元正回购,流动性可能再度趋紧;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快速贬值,到银行收缩房地产贷款的传闻不断,加之3月中下旬新股发行潮预计会再次来临,种种利空因素与市场短期积累的获利筹码相叠加,本身就形成了下跌诉求,而此时中石化突然出现阔别5年的涨停,使市场瞬间找到了“宣泄”恐慌情绪的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大盘再中中石化“魔咒”,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投资者心理因素。

再看第二个原因,引发中国石化涨停的直接事件,缘于其油品销售业务将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进行混合所有制经营,这实际上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国企改革思路的践行。作为新一轮大型国企改革的“吃螃蟹”者,时隔5年再见涨停,理由充分,更似必然。而QFII现身在涨停日的机构投资者中,更从侧面证实了中石化改革蕴藏的投资价值。

虽然中石化的改革目前只放开了油品销售领域,更重要的开采和运输等领域尚未涉及,但这毕竟是一个新起点,可以让市场对后续的改革产生更多的联想。

就在中石化公告引入民资的前后,已有格力地产公告称,珠海市国资委拟将不超过格力集团49%股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珠海市国资委方面还表示,对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属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市国资委也明确表示,将加快国企改革的进度。就在2月28日,广东省在省属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会上,推出了首批54个项目,预期引入民间资本超过1000亿元。看来,让更多民间资本低成本进入国企改革领域,将是各地和大型国企推进市场改革的必由之路。

时值全国两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会议主题极有可能对中石化引入民资改革事件产生发酵效应,助推“改革重组”概念成为市场新热点。

因而,中石化的这一次涨停,是市场对国企改革释放红利的期望和肯定,也是投资者在基本面上长期看好改革结果的一种体现。毋庸置疑,中石化涨停的“魔咒”在中国经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显然已经包含了新的意义。

(本文章摘自3月4日《经济日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